正在阅读:【两会关注】从量到质,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_河北新闻网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燕赵河北 / 正文

000.jpg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两会关注】从量到质,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_河北新闻网

转载 2017/03/11 22:24:05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河北新闻网 作者:佚名 639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在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客商正在观看我省展出的冀康功能产品。资料图

河北新闻网讯(记者吴绍冰 胡晓梅)从过去“吃得饱”到现在“吃得好”,从过去凑合着吃,到现在讲营养、讲健康,人们的饮食习惯正发生重大转变。

李克强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发展生产,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

出席全国两会的我省代表委员认为,随着经济发展和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往通过施化肥、打农药,一味追求产量而忽视质量的生产方式已被消费端否定。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瞄准中高端,增加优质农产品供给,才能满足国内消费者的新需求。

1 围绕有效供给,调优产品结构

“这种猪肉比普通猪肉肉质更细嫩,口感更鲜美,有小时候吃的猪肉的味道,我常来买。”每隔几天,家住北京市朝阳区十里堡的杜女士就来到“京安年猪肉”直营店,排队买肉。杜女士买的这种“年猪肉”,是河北裕丰京安养殖有限公司针对北京中高端消费群体推出的高品质猪肉。

“我们推出的这种‘年猪肉’,从仔猪选育、喂养到屠宰都作了严格规定。完全按照生猪的自然成熟期进行喂养,以保持猪肉的本真味道和口感。”全国人大代表、河北裕丰京安养殖有限公司总经理魏志民说起自己公司推出的“年猪肉”,滔滔不绝。

魏志民代表告诉记者,现阶段人们对食物的需求,已经从过去的生活所需,向追求多样化、健康、生态转变。

“现在,批发市场和超市里,越南火龙果、墨西哥蓝莓、澳大利亚蜂蜜等进口食品价格不菲,可销量仍很大。为什么呢?也说明我国现有农业生产不能满足消费者的这些实际需要。”全国政协委员,民盟河北省委副主委、省政协农业委员会主任杨玉成说。

记者了解到,2016年我省进口水果2334吨,同比增长21.9%。

魏志民代表认为,面对这样的市场需求,必须推动农业生产由“生产导向型”向“消费导向型”转变。

“促进农业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刻不容缓。”全国人大代表、今麦郎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范现国的观点得到了很多代表委员的认同。

“不管是主动跟着市场走,还是被市场倒逼着走,现在农民由生产低质、低效产品向高效、优质产品转变的主动性越来越强。”全国政协委员、河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院院长许皞认为,从“量”到“质”,一定要突出“优”字,“具体说,就是在保护资源的基础上,消除无效供给,增加有效供给。”

“河北地处华北平原,是小麦主产区,所以,要重点关注小麦品质的提升。”范现国代表介绍,冀南平原土地辽阔、土壤肥沃、水质优良,这些自然条件保证了麦田区域内有丰沃的土壤,土壤中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其中硒平均含量为0.56mg,最大值达到2.37mg。因此,应引导、鼓励麦农重点发展市场需求量大的高富硒优质小麦。

“围绕供给端发展高端、优质农产品,河北每个地方都有文章可做。”杨玉成委员分析说,太行山、燕山及农牧交错区等非优势产区可调减籽粒玉米面积,改种青贮玉米、苜蓿等优质牧草,加快发展中药材、食用菌、马铃薯、杂粮杂豆、花卉等特色产业;环京津的地区,可以大力发展高端设施蔬菜;西部山区可以发展高标准果品,打造“花果山”。“如此一来,农产品布局更合理,供求关系进一步改善,高端需求得到满足。”

2 围绕生态健康,调“绿”生产方式

“老李呀,今年再订15亩地的小米!”前不久,丰宁满族自治县凤山镇上坝村的李金满接到了辽宁客户的订单电话。他乐呵呵地告诉记者:“别人家的谷子一斤卖5元多,我不用化肥、不打农药,一斤卖10多元,其中部分高质低产小米一斤能卖20多元。去年种的500多亩谷子,比别人多卖10多万元。”

“现在,老百姓的一个消费新趋势,就是追求无毒、无残留、无公害。比如,一些经过化肥催长、农药催熟的产品,虽然品相好,但因口感差、营养低、不健康而日渐式微。”杨玉成委员认为,要增加绿色、生态、有机农产品的生产。

“这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观念要调整,那就是不施肥、不打药,庄稼肯定长不好,种庄稼就要打药施肥。其实,大多数化肥属于氮肥,如果施用过多,就会使庄稼抗病虫能力削弱,易遭病虫侵染。而农药的过量使用不仅容易引发质量问题,还对生态环境造成压力。”许皞委员建议,应该推广绿色生产方式,提倡科学施肥用药、精准施肥用药。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现在的农药在化学成分和结构上都有较大变化,多为仿生农药,毒性大大降低。”范现国代表认为,一方面要加大对高毒、剧毒农药的监管力度,实行二维码追溯制;另一方面还要加大对毒性低、安全性高、效果好的仿生农药的研发力度。

土壤是农产品绿色优质的基础。土壤一旦被污染,“菜篮子”“米袋子”都将受到威胁。

“闭合的有机产业,才能保证产品的安全有机品质。”许皞委员建议,切实加强产地环境保护和源头治理,严格执行农业投入品生产销售使用有关规定。有针对性地开展土壤污染的防治,大力开展土壤修复项目,推进耕地、草原、河湖的系统修复、综合治理。

一些代表委员还提出,要深入开展农兽药残留超标和养殖业滥用抗生素治理,严厉打击违禁超限使用农兽药、非法添加和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等行为。健全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加快建立从田间到餐桌全产业链监管机制。

3 围绕优质绿色,调精产业标准

丰宁富硒小米、围场富硒土豆、富岗富硒苹果、巨鹿金银花、蔚州贡米……近年来,河北的农产品不断健全质量、安全标准体系,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任何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标准化生产是必然要求。”许皞委员认为,农业标准化是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现在很多农产品都说自己是绿色、无公害,那么是否对水质、土壤、污染源进行过检测呢?”范现国代表说,当前我省各地都在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要建立起与当前农业和农村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和认证认可体系。

据介绍,今麦郎公司所在地隆尧县近年完成了与优质麦相配套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系列标准修订。投资2.3亿元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建成高标准示范区12万亩。去年推广种植的“师栾02-1”优质强筋小麦,蛋白质含量比普通小麦高15%左右。

“当前,我省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还不够完善。”范现国代表也谈到了其中的不足,“比如,优质麦就急需确立核心指标和检测方法,细化认证标准。通过质量认证,形成标识区隔,让优质麦和普通麦市场得到细分。”

“还要积极推进京津冀农产品检测信息共享、检测结果互认、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衔接。”代表委员认为,推动农产品由“量”到“质”飞跃,实现绿色优质供给,是一个复杂、系统的工程。制订完善农业生产标准化技术规程,落实农业专业技术人员技术承包责任制,注重培育示范点建设,指导农户建立健全生产记录档案等都是其中的必然内容与选项。

相关链接

我省将提升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比重

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实施意见》提出,2017年我省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比重明显提升,农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蔬菜、肉蛋奶在北京市场占有率分别提高2个和5个百分点;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畜牧、蔬菜、果品三大优势产业占农林牧渔业产值的比重达到72%。

重点发展强筋、中强筋优质专用小麦,播种面积稳定在3400万亩以上。调减太行山、燕山及农牧交错区等非优势产区籽粒玉米面积达到400万亩,改种青贮玉米、苜蓿等优质牧草200万亩,新增高标准果品生产基地200万亩。

2016年农业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45%

去年以来,我省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全省创建园艺作物标准园60个、标准化养殖示范场1196个、质量安全示范县64个,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2216个,农业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到45%。

已有0人点赞

自定义html广告位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